得到一塊不錯的籽料,上手把玩之際,常常有同事或朋友相詢:這石頭,要是雕個什么什么,肯定比較漂亮。于是,我就不停地在腦子里想象它變成“什么”的樣子。
其實,很多時候,一塊原本已經很漂亮的原石,要是隨某人的意愿雕琢成另一番模樣,其美麗恐怕不僅不會因“打扮”而增色,反而有“毀容”之嫌。這就如同一個天生的美女,一眼看上去已經讓人眼前一亮,偏偏還要去瘦臉、打唇珠、墊鼻梁、割雙眼皮,整出來的尊容雖然有可能比原先更美,但也可能會變得讓人大失所望。于是,玉石界有了一種說法:好玉不雕。
推薦閱讀
【組圖】
邁克爾·杰克遜公眾追思會現場 銀監會:信貸集中存風險
專家建言溫家寶:央行要適當暗示 牛根生:兌現“不賣給外資”諾言 銀監局要求收緊二套房貸 招商證券否認拿到IPO批文 平安獲配桂林三金1239萬 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條例或近期出臺 在“好玉不雕”的同時,也存在另外一種已經流傳了千百年的說法:玉不琢不成器。關于和田玉的這兩種說法相互矛盾,但卻有很多人認為“都是正確的”。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?
其實,雕與不雕,主要取決于玉石本身,其次才是玉石擁有者的態度。對幾乎所有的山料而言,當然不琢不成器——誰會在家里擺一件甚至隨身扛一大塊四棱八角的玉石到處顯擺?即使大小比較合適,也因為山料毛糙的外表而無法欣賞、把玩。再加上現在大都以打眼放炮開采玉石,山料原料中的綹裂頗多,不經過雕刻師傅的巧手挖臟去綹精心雕琢,是無法“化腐朽為神奇”的。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巨型山子《大禹治水圖》,就是用一塊巨型山料原石,經工匠們歷時6年才雕琢完成的,雕好后的成品仍然達到5300公斤。未琢之前的頑石一塊,由此變身國寶。
但籽料則有些例外。即使塊頭比較大,不少人也愿意為它配一個座“安置”下來,尤其是一些有天然圖案或者外型頗佳的籽料,本身已十分漂亮,一旦動刀雕刻,反而可能會破壞其天然之美。主要藏籽料原石的玉石收藏大家楊占線甚至認為,一塊完美的玉料,人是沒有資格去雕琢的,因為所謂雕刻,只能是以人之力去彌補自然的缺陷。若要說到創造,人為的創造怎能比得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?
實際上,現在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直接把玩籽料原石而不是雕件。在南方,人們的喜好主要以翡翠為主,而到了北方,愛玉的人們卻是以佩帶和田玉為主的。而無論是脖子上的項鏈、手腕上的手鏈,還是裝飾手機用的手機鏈,抑或是握在手中的把玩件、皮帶上的腰掛件,相當部分都以原石形式出現的。央視10套《瘋狂的石頭》有一期節目做的就是和田玉,一串10顆白玉原籽串成的手鏈居然開價30萬元,即使是老主顧,優惠也頂多低至28萬。當然,這些石頭確實已經接近于“極品”了,但市場上價格過萬甚至數萬的原籽手鏈卻也屢見不鮮。即使是創造出和田玉“克萬”新詞的那塊玉石,也是以原石形式出現的,而非人為雕琢的產物。
筆者一位玉友,買一塊棗紅皮籽料花了8000元,找師傅雕刻用去1000元,雕好后卻不得已以1800元的價格賣了出去,虧損嚴重。料子和成品我都見過,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:一是買進時外表皮色很好,但雕開一看,里面僅僅是青玉而已,并且有不少雜質;二是師傅的手藝對整個料子來說不僅沒有畫龍點睛,反而畫蛇添足。一塊原本看上去不錯的料子因此廢了。
當然,即使是籽料中的好玉,如果存在較大的瑕疵,也是需要雕刻藝術家對其進行修整的。對上檔次的籽料而言,上海、蘇州的玉雕大師們收費堪稱極昂,大多數情況下與玉料本身的價值相等:10萬元的料,也就10萬元的工。當然,其結果往往是:10萬+10萬=數十萬甚至過百萬。這就是大師們化腐朽為神奇的點睛之藝。
承接翡翠.和田玉.黃龍玉雕刻加工,翡翠賭石開料。為翡翠收藏投資客戶擔當技術顧問,也陪客戶去產地看貨采購。
翡翠我們也進料加工銷售,價格很實在,比商場價格低很多,同樣的貨您在商場買一件的錢我們這里可以買二.三件。拍照片很麻煩,也難100%反應翡翠的種和色及瑕疵,歡迎您來工作室來看看。
上海玉雕工作室電話:021-63018728 手機:13916539116 聯系人:梅先生
玉雕工作室地址






















